【明日大嶼】人工島環評未詳細交代填海方案 預告需於維港填海
發布時間: 2021/11/12 16:08
最後更新: 2021/11/12 17:06
政府並無因「北部都會區」而放棄「明日大嶼」,今日(12日)將交椅洲人工島環境影響評估的工程簡介「斬件」成3部份提交環保署,分別涉「填海」、「發展」和「交通」,並指是為了令相關討論更聚焦。
政府今年6月批出顧問合約進行中部水域人工島—勘查研究,料3年半內完成,即約2024年底。然而,勘查研究仍未完成,「交椅洲人工島」環評報告的工程簡介已分成「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工程」、「交椅洲人工島發展」和「香港島—大嶼山東北連接路」3份提交。
人工島詳細規劃資料欠奉 較三跑環評簡略
綜合3份環評報告,雖有就各方面評估影響,但其內容較過去的填海工程環評報告簡略。
同為填海工程,機場三跑道工程的環評報告就更為詳細,例如有劃定填海的範圍和形狀,新土地上的設計放置亦有清楚列明。
反觀交椅洲人工島3份環評報告,只在交椅洲附近位置,劃定一個四邊形作「暫定填海工程範圍」,當中未有詳細方案,亦無人工島大小和形狀等資訊。
擬建公路連接大嶼山東北至香港島 需於維港內臨時或永久填海
環評報告中提及要建公路連接交椅洲人工島、大嶼山東北、竹篙灣和香港島。工程包括從人工島連接大嶼山,約9公里的高架路、地底隧道和地面道路;以及連接香港島,約5公里的海底隧道。
另外,工程需於維港內進行臨時或永久填海,以建造在香港島的道路著陸點。
然而,現時《保護海港條例》有「不准在海港內進行填海工程」的推定,未來要推展相關工程,或需修改有關法例。
生態影響及補償方案未有詳細解釋
在人工島填海工程的環評報告中,報告指工程期間會出現短暫生境喪失、生境退化及生境分裂,亦會對附近生境及相關野生生物造成干擾。報告中指出包括海鳃在內的珊瑚羣落、馬蹄蟹(鱟)、海洋哺乳動物、鮑氏雙足蜥及白腹海鵰均會受影響。同時,施工時會產生有毒污染物。
報告指出,水動力體系、水質、侵蝕及沉積模式會因填海而發生變化,從而造成潛在影響。然而,報告中並未提及「潛在影響」意指什麼。
而補償方案方面,報告提出工程期間,會遷移具重要價值的品種、限制在特定範圍或季節進行工程、盡量縮小填海面積、 避免使用撞擊式打樁、採用替代設計或施工方法如非浚挖式填海、維持良好工地作業模式等。
至於工程後,會制訂和實施有效及可行的緩解措施,包括補償措施,以解決因填海而導致生境永久喪失的問題。然而,文件並未提出可行方案。
一文看清第三針疫苗須知及疫苗種類:https://bit.ly/3BJX1BB
HKET TV健康台由專家拆解食物安全及都市疾病,即看:https://bit.ly/3cNFwr7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記者:陳梓蔚